在冰岛西南部的一片黑色熔岩荒原中,一汪乳蓝色的温泉水如同坠入人间的宝石,与蒸汽氤氲的火山地貌共同构成了一幅超现实主义画卷。这就是冰岛蓝湖温泉(Blue Lagoon),一个将自然馈赠转化为极致疗愈体验的全球标杆性温泉设计案例。其设计理念不仅重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,更揭示了温泉空间设计的未来方向——以谦逊姿态融入环境,用感官体验唤醒身心共鸣。
一、地质奇迹与现代设计的对话
蓝湖温泉的诞生源于冰岛独特的地质活动。1976年,附近地热发电厂在钻探过程中,富含矿物质的地热水意外涌出,与周围熔岩场中的硅酸盐矿物结合,形成了这片天然的蓝绿色水池。设计师Basalt Architects事务所并未将此视为需要“征服”的荒野,而是选择以“地质学的延续”为核心理念,将建筑视为自然景观的延伸。
材料选择:建筑主体采用当地玄武岩与耐候钢,表面刻意保留火山岩的粗糙肌理,与周边熔岩地貌形成材质对话。更衣室和休息区则使用浅色混凝土,模拟温泉水中的矿物沉积质感,模糊了人工与自然的界限。
空间叙事:蜿蜒的栈道如同熔岩流动的轨迹,引导游客穿越荒原抵达核心水域。建筑群低矮伏于地面,避免遮挡雷克雅内斯半岛的苍茫天际线,屋顶覆盖草皮使其隐于景观之中。
二、多维度感官疗愈体系
蓝湖的设计超越了传统温泉的“泡汤”功能,通过空间、光线、材质与气味的协同作用,构建起一套沉浸式疗愈系统:
视觉疗愈
温泉水因硅藻和矿物质呈现独特的乳蓝色,设计师刻意保留水体与黑色熔岩的强烈对比,并在池边设置镜面装置反射天空,强化“天地人合一”的视觉震撼。夜间,建筑轮廓被地热蒸汽包裹的暖光勾勒,宛如漂浮的火山精灵。
触觉体验
池底铺设的天然硅藻泥细腻柔滑,具有天然去角质功效。水温严格控制在37-40℃之间,与冰岛冷冽空气形成温差,激发人体血液循环。更衣室内设置干湿桑拿房、冰泉池和蒸汽室,形成冷热交替的北欧浴场仪式。
嗅觉经济
蓝湖自主研发的护肤系列以温泉矿物为核心成分,其清新气味通过香薰系统弥漫于整个空间。更衣室内设有开放式实验室,游客可观察护肤品制作过程,将嗅觉记忆转化为可带走的商品。
三、可持续设计的冰岛范式
作为全球最环保的温泉之一,蓝湖的设计践行了冰岛“零碳旅游”的承诺:
能源闭环:利用地热发电厂的余热为温泉和建筑供暖,废水经处理后用于周边农业灌溉,形成“地热-温泉-农业”的生态循环。
生态修复:建筑群下方铺设了特殊的渗水层,收集的雨水经净化后注入温泉池,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。场地内种植的耐旱植物均来自本地基因库,防止外来物种入侵。
游客管理:通过预约制控制人流,每日接待量不超过总容量的60%。游客需穿着硅胶鞋套入池,避免化学防晒霜污染水质,同时保护足部免受熔岩划伤。
四、对国内温泉设计的启示
蓝湖温泉的成功为中国温泉产业提供了三重借鉴:
1.从“资源利用”到“场景营造”
国内温泉常陷入“挖个池子就开业”的同质化竞争,而蓝湖证明,将地质特征转化为独特体验场景(如熔岩步道、矿物实验室)才能构建品牌壁垒。
2.疗愈经济的本土化表达
中医养生与温泉的结合不应停留于“药浴”层面,可借鉴蓝湖的感官设计逻辑,通过光影、声音、气味打造五感疗愈空间,如竹林声景温泉、艾草蒸汽迷宫等。
3.生态责任的商业转化
将环保措施转化为体验亮点(如碳积分兑换、生态教育课程),既能满足Z世代消费者的绿色价值观,又能创造衍生收益,实现可持续发展与商业价值的双赢。
结语:向自然借力的设计哲学
蓝湖温泉的设计本质是一场“谨慎的介入”——它不试图征服荒野,而是成为地质运动的观察者与参与者。这种谦逊的设计态度,恰是后疫情时代温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:当游客浸泡在温泉中的那一刻,他们渴望的不仅是身体的放松,更是对自然伟力的敬畏,以及在脆弱地球中找到归属感的精神共鸣。中国温泉设计若能以此为镜,或许能走出一条从“网红打卡地”到“生命疗愈场”的进化之路。
重庆箱根温泉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
023-63106319
186-9672-6706
扫一扫
官微更有料